臺灣歷史小說家高陽的眾多作品在大陸行暢銷,已將近二十年,多家出版社爭相出版,盜版書隨處可見,都說明了高陽的受歡迎程度。大陸讀者還從電視屏幕上熟悉了改編的高陽歷史小說《八月桂花香》(講述胡雪巖的故事)。我最早讀到的高陽小說是海峽文藝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的《紅樓夢斷》四部(《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延陵劍》),當時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紅樓夢》之后,最優秀的改寫、續寫者,當推高陽。其后,我又閱讀了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4年11月出版的高陽小說《慈禧全傳》(包括《慈禧前傳》、《玉座珠簾》、《清宮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臺落日》六種)。我以為:高陽寫歷史小說水平之高超,前無古人,今人也不能與其比美。當前書市,歷史小說熱銷,寫歷史題材的作家層出不窮。挑出這批作家中的佼佼者與高陽做一個比較,用"武俠小說"群體做比擬,高陽可比金庸,其他的歷史小說作者最多只可比擬梁羽生之類。
提到歷史小說,首先應該做一個辨別:所謂歷史小說,一定是以史實為創作素材,忠實于歷史原貌的。就是前人常說的"七分史實,三分虛構",如《三國演義》等。而僅僅借歷史上一些人名或某一事件來演義故事者,基本情節都是虛構的,那不算歷史小說。否則,《西游記》也可以稱作歷史小說了,因為其中唐僧及西行取經的故事,都確實存在。辨明這一點,時下五花八門的作者自謂的歷史小說,一大批就原形畢露了。所以,歷史小說家,不同于一般的小說作者,除了豐富的生活閱歷以外,他必須具備厚實的歷史功底,具有歷史學家的深邃眼光。如此,他才有可能以小說的形式寫出歷史的真實。高陽歷史小說的一大優勢,就體現在這一方面。
高陽(1926~1992)一生經歷繁多。他本名許晏駢,字雁水,筆名郡望、吏魚等,浙江杭州人。高陽出身于江浙名門望族,杭州橫河橋許氏門第顯赫,高祖許乃釗官至江蘇巡撫。許乃釗兄許乃普是嘉慶庚辰榜眼,官吏部尚書。光緒初年的軍機大臣許庚身,再早些入值南書房的許壽彭,都是高陽的曾叔祖。到了高陽一代,時代風云變幻,家族前清昔日的輝煌早已煙消云散。高陽本人由于抗戰關系失學,大學未畢業便進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當年也是有志抗戰報國的熱血青年。從學校出來,順理成章地做了國民黨空軍軍官,而后,隨軍輾轉到了臺灣。一直做到國民黨參謀總長王叔銘的秘書。退伍后任臺灣《中華日報》主編。高陽一生博覽群書,投筆從戎是時代的需要,他的本色仍是一介書生。也就是說,退伍之后的高陽才回歸了自我。從此,他的創作進入了黃金時代,出手極快,作品極多,個人的才識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畢生著作89部,其中絕大多數是歷史小說。
高陽最擅長的是清史,在他所有的歷史小說中,寫清代的幾乎篇篇精彩絕倫,讀者可以將其作為趣味橫生的斷代史來閱讀。不僅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發展脈絡、歷史框架都與歷史的真實面目貼近,而且,故事細節時常都有據可查。清人的筆記、野史、雜著、詩文,高陽爛熟于心,隨時成為小說創作的素材。由此旁涉開來,清代的典章制度、佚聞逸事、地方風俗、民情世態,高陽都能夠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巧妙地結合到小說之中,或者通過小說完整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難能可貴的是,高陽不但有史才與史學,而且有史識,對近代的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都有自己獨到的眼光和判斷,如對慈禧、李鴻章、胡雪巖,或"百日維新"、"義和團之變"等等。其歷史觀是否能夠被接受,諸位讀者可以自己判斷。比之時下一些所謂的歷史小說,毫無史識,只知道拼湊一些阿諛庸俗口味的"皇帝雜耍"故事,簡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
小說不是歷史,必須有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高陽便是一位講故事的大家。高陽歷史小說的另一大優勢,就體現在這里。晚清歷史,頭緒紛繁,變幻莫測,"剪不斷,理還亂"。高陽卻是從容駕御,諸條線索,分別寫來,又交錯相關。在一張一弛的故事敘述過程中,晚清的歷史面貌自然地顯現出來。讀者在急欲了解故事的進一步發展的閱讀渴望中,不知不覺也熟悉了那一段史實。
然高陽出手太快,在準備不夠時,也有敗筆。尤其是非清代的歷史小說,就難免有枯燥乏味的篇章。如《金縷鞋》講述李后主的故事,那應該算是高陽的一個次品。
高陽的才氣有目共睹。高陽的學與識,既得自家學淵源,也得自刻苦的攻讀和異常豐富的人生經歷。才、識、學兼備,高陽便登上了中國歷史小說創作的最高峰。相傳"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
高陽大事年表:
192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橫橋的世家大族。
1930父親許寶樸病逝。
1946以優秀成績人杭州筧橋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錄為文職人員。
1948隨校遷至臺灣高雄岡山,職銜為空軍少尉,在空軍軍官學校《筧橋報》發表文章。
1953長篇小說《猛虎與薔薇》、《霏霏》面世。
1957奉調為國民黨空軍司令升任臺灣國民黨政府參謀總長王叔銘上將的秘書。
1959以上尉銜退役,加人報界。
1962以筆名高陽在《聯合報》副刊連載其首部歷史小說《李娃》,廣受好評。
1971與郝天俠結婚。
1974誕下一女,取名議今。
1981與郝天俠協議離婚。
1983結識吳菊芬,其后兩人共同生活達九年,直至高陽謝世。
1986自《中華日報》退休。
1987應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所之邀演講《<紅樓夢>及作者的背景》;同年亦受日本梅園會邀請,演講《慈禧太后與伊藤博文》。
1989一月,因肺病急送榮民總醫院,至三月底出院;同年三月一日,《水龍吟》獲選為《中國時報》開卷一周好書金榜;八月五日,開始在《聯合報》連載其最后一部作品《蘇州格格》。
1992五月十二日因肺炎等重癥送入榮民總醫院搶救,六月六日下午3時45分在醫院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高陽作品表
一、宮廷系列:
有《慈禧全傳》六卷:1.《慈禧前傳》2.《玉座珠簾》3.《清宮外史》4.《母子君臣》5.《胭脂井》6.《瀛臺落日》、《乾隆韻事》、《翁同蘇傳》、《李鴻章傳》、《漢宮春曉》、《王昭君》、《金縷鞋》。
二、官場系列:
有《清官冊》、《大將曹彬》、《百花洲》、《鐵面御史》、《楊門忠烈傳》、《同光大老》、《水龍吟》、《八大胡同》、《金色曇花》。
三、商賈系列:
有《胡雪巖全傳》三卷: 1.《胡雪巖》2.《紅頂商人》3.《燈火樓臺》。《胡雪巖外傳》二卷:1.《清幫》2.《血紅頂》。
四、“紅曹”系列,即《紅樓夢》與曹雪芹系列:
1.《紅樓夢斷》四卷:《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延陵劍》 2.《曹雪芹別傳》二卷 3.《三春爭及初春景》三卷 4.《大野龍蛇》三卷。
五、名士、俠士系列:
有《風塵三俠》、《少年游》、《緹縈》、《梅丘生死摩耶夢:張大千傳奇》、《鳳尾香羅》。
六、青樓系列:
有《李娃》、《狀元娘子》、《小鳳仙》等。
七、學術代表作:
《高陽說曹雪芹》、《高陽說紅樓夢》、《高陽說詩》(獲1984年臺灣中山文藝獎的文藝論著獎)
八、其中的《胡雪巖》、《慈禧全傳》、《鐵面御史》、《李娃》等已經改編為影視劇、廣播小說、長篇彈詞
|